6月30起,北京轨道交通开启全路网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刷闸乘车体验测试。已开通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业务的乘客,可通过亿通行APP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刷闸乘车体验测试,感受数字化出行新体验。
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表示,北京轨道交通后续还将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售票、过闸等多场景下的多形式应用,持续优化提升数字化出行体验。
遍及7座城市轨道交通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7个试点城市在轨道交通场景落地了数字人民币支付。
数字人民币App子钱包以线上商户接入的形式,在交通出行领域已经对接了包括北京轨道交通、(成都)天府通、青岛地铁、长沙地铁在内的多地公交地铁App的支付充值服务。
此外,苏州、上海、深圳也以直连方式与银行实现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对接。
苏州:6月29日,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正式开通运营,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数字人民币 App 扫码购票乘车。未来苏州轨道交通 1-5 号线均将开通购票数字人民币支付。
上海:早在今年2月份,上海交通卡App升级更新,便首次新增了对实体交通卡、旅游卡的NFC贴卡充值,同时还新增了建设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。
深圳:2021上半年,深圳通App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也开通了直接对接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的免密代扣。
应用范围不断扩大
从数字人民币开始大范围落地轨道交通场景来看,数字人民币是大势所趋,预计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将逐步拓展,应用场景也将不断丰富。
此外,数字人民币除了覆盖北京轨道交通场所外,早就已经出现在了市中心健身房、朝阳区菜市场、海淀区等场景。
如“万园之园”圆明园内所有商店均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,电子产品发烧友集聚在小米之家线下商城也体验了一把数字人民币,在更日常化的T11生鲜超市,收银台处的数字人民币标识吸引了不少买菜的阿姨……
北京市部分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的ATM机上已张贴“欢迎使用数字人民币”的标识,上线了数字人民币与现金的互兑功能。此外,北京、上海、长沙等地陆续开展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,还有部分地区正在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代发工资。
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称,数字人民币已经整合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各类支付渠道,并依托于成熟的线上线下支付场景全面渗透。再结合数字人民币在事业单位作为各类补贴的发放形式,其普及速度或将超预期,预计未来十年内数字人民币渗透率或逐步达到70%。
资产透明化时代已经来临
可以说2021年,数字人民币真的要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。并且与支付宝、微信等支付平台不同的是,数字人民币的每一张钱币都配有编号,无论流通到哪里,都能追查到来源与去向。
5月举行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,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指出: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、反恐、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平衡,一方面保证隐私,同时还要对某些活动实行必要监控,要在中间寻求某一个平衡点。
可以见得,货币数字化已逐渐成为既定的事实。这一发展虽然会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,但也给我们的资金提供了详细清楚的来源和去处记录,让我们手中的资产日渐透明。如此庞大的数额和普及度,预示着大数据背景下,资产透明、交易透明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。
身份配置是最好的PLAN B
近几年,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各项金融政策对财富的监管的决心。从CRS、金税工程、阿里云税务大数据平台的建成、数字人民币的推出,一步步将纳税人的信息完全透明化。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,你有多少钱,钱从哪来,又到哪去,每一笔资金的往来都将暴露在明面。
而在交易与资产透明的时代向我们走来的同时,税务规划、资产配置则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。税务规划的终极意义并不是不交税,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,通过一系列手段减少税务的缴纳,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。而成功的资产配置与税务规划必然是身份先行的。
若先取得多个身份,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选择更丰富、合理的投资工具进行资产配置,从而规避和对冲单一市场和汇率波动风险。
多个身份配置下,也可以规避一些政策性风险,即便是在黑天鹅事件中也能更好地规避风。在透明化时代,即便是CRS、FACAT、还是金税四期,多重身份可以为资产带披上相对安全的防护网。
黑山身份优势
● 税率友好,所得税9%无出口关税;● 美国跳板,可申请E2签证;● 准欧盟国家,预计2025年入欧;● 畅行全球,免签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;● 性价比高,投资25万欧元起;● 要求简单,无语言、学历等要求;● 快速审批,身份审批6个月内完成。
圣基茨身份优势
● 条件宽松,无年龄、学历、语言要求;● 无需登陆,无移民监,没有居住要求;● 投资额小,买房移民居住投资两不误;● 含金量高,身份免签161个国家和地区;● 税收政策,所有境外收入均零税收。
如果您有任何身份规划的相关问题,可随时联系太平洋出国专业身份规划师,咨询电话400-610-8118。
*文章内容源于网络资源,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